发布时间:2018-11-16

寒冬已至,谨防突发心脑血管疾病!

阅览次数:171次


立冬之后,随着冷空气的到来,气温下降比较明显,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不断攀升。寒冷的冬天已然成为不少心脑血管患者的“多事之冬”,尤其是高血压性脑出血,而中老年人为高发人群。

     为何冬季高发脑出血?

     在高血压和脑动脉硬化的基础上,脑内穿通动脉上可形成许多微动脉瘤,当温度降低时,人体毛细血管反射性的收缩,造成血压相对的升高,当血压超出微动脉瘤承受范围,其会因压力过大而发生破裂,而导致脑出血。

如何降低冬季高血压性脑出血的发生风险?

总的来说,有如下几个方面:

1、消除病因。引起脑出血的头号要犯——高血压。若发现高血压,应尽快到正规医院进行诊治,规律的服用降压药,严格的进行血压管理,定时监测。若有脑动脉瘤,需定期观察,及早治疗。

2、保持平和的心态。精神过度紧张,会引起血压上升,增加患病风险。因而我们要维持心态的平和,切忌情绪较大的波动。

3、合理生活作息。良好的休息,保证充足的睡眠,避免过度劳累。

4、合理饮食。饮食宜清淡低脂,高蛋白质摄入也是血压升高的因素。糖也不易多食。

5、忌烟少酒。吸烟可使交感神经释放去甲肾上腺素增多,同时能够通过氧化应激损害血管舒张从而血压的增加,继而加速动脉硬化的发展。

6、注意防寒。防止由于血管的收舒功能障碍造成血压波动幅度的增加,从而加重心脑血管的风险。

7、适当的体育锻炼。避免从事剧烈的体育活动,造成血压的波动。

8、保持室内外合理温差。对寒冷的适应力及对血压的调控能力较差的人群,温度的变化容易引起血压波动。建议室温维持在16~23摄氏度之间,勤通风,并且在寒冷天气尽量缩短外出活动的时间。

      高血压脑出血往往来势汹汹,发病急骤。不同的出血部位及出血量,常常临床表现各异。对于最常见部位出血的临床表现常为:起病急,部分患者会出现突然的头痛,恶心、面部或四肢感觉麻木,软弱无力,不能说话等,应尽快到医院就诊,避免耽延病情。

      总之,寒冬养生,在日常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,作息规律,合理膳食,适量运动,心脑血管疾病在冬季也是可以得到有效的预防!


Copyright (©) 广州市康正经济技术发展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粤ICP备178562478号